去德國工作假期使鬼識德文,有膽就得啦

分享者:
Gilbert (2010-2011 德國)


問:你來自哪裡?
答:我來自沙田的一個小家庭。從小父母都是喜歡旅遊,加上香港是一個華洋雜處的國際都會,在家庭和社會的耳濡目染下,我對外國的文化和生活充滿好奇。究竟外國人生活是怎樣的?究竟歐洲為什麼這麼多不同的國家和文化?中學和大學的時候,斷斷續續報讀了不同歐洲語文的初級班,但是對歐洲的文化認識,僅僅如此。

問:你什麼時候參加工作假期?
答:2010年。

問:你曾到哪裡工作假期?為什麼會選擇那個地方為目的地?
答:在2010年,經過十八年的校園生活,我終於畢業,終於開始了我的人生。當時同年畢業的女朋友計劃到德國工作假期,加上自己的確想到歐洲生活一下,就決定和女朋友一起參加工作假期,體驗在歐洲的文化。究竟兩個在溫室生活的年輕人,能否在異國生活一年,還是三個月就受不了回港呢?

問:在工作假期期間,你曾經做過什麼工作?你又有修讀什麼短期課程嗎?
答:甫出發,我們就選擇了慕尼黑做我們的第一站。選擇慕尼黑,主要是因為根據我初階的資料搜集顯示,慕尼黑是德國資訊科技最發逹的城市,當地也是很多科技公司,例如西門子的總部。作為一個電腦科學的畢業生,當然想到德國的資訊科技公司實習,感受德國公司的工作文化。頭三個月我們本打算閉關練習德文,中間六個月打工,然後花最後三個月旅行。實際生活當然不是想像般容易的,最基本如在一個語言不通也相對保守的地方找房子,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挑戰。
後來我們雖然找到房子,可房東十分古怪,遇上很多光怪離奇的事,房東也在三個月後決定不再續租。我們在慕尼黑的生活,也因為生活指數太高,決定轉到第二個城市繼續旅程。
我們選擇轉到首都柏林,到步後才發現,柏林是全歐洲最好玩的首都。當時柏林的生活指數也是西歐城市中比較低的,這裡也十分國際化和年青,說英文也能基本生活。我在這裡終於如願找到一份實習程式開發員工作,女友也能找到一間獵頭公司做實習,又用工餘時間在當地幫助新移民的婦女中心修讀A2級德語。計劃也隨之改變,邊工作邊利用週六日的時間到柏林和附近的地方遊歷,更認識了一班當地不單是因工作假期而來的香港人。最後的暑假我們就到中南歐各國遊歷,喝斯洛伐克的烈酒,閒逛克羅地亞的小城,喝波蘭的新鮮蜜糖啤酒,就回港開始工作生活。

問:請分享你在工作假期中一個最難忘的經歷。
答:在柏林,很多地方定期會辦Volksküche(大眾廚房),即用很相宜的價錢(1-2€),甚至是捐獻的模式,讓客人吃一頓熱騰騰的晚餐,而食物多由超市裡人們丟棄的快過期或已過期食品製成。這些大眾廚房,是自1968年開始的共產主義思潮下的產物。當時西德的年輕人對資本主義社會不滿,而這些廚房憑藉經濟的晚餐和左派背景,成了很多年輕人聚會和舉辦活動的地方。
看見有便宜的晚餐,我們當然不會放過。但是,我們在網上看到的大眾廚房,大多是很有政治意味的,總是有點擔心。經過一番掙扎後,不知道是哪來的膽子。我們進去了一個大眾廚房。
一進去,我以為自己正在紐約的貧民窟裡行走。之後,有一個說話慢條斯理的老伯向我們介紹了這個地方的歷史︰原來那裡本是教會醫院,丟空後被一班年輕人「非法」進駐,後來政府就以廉價把這裡賣給這群年輕人,這裡就慢慢變成了藝術家和年輕人的聚居地;我們又認識了一個來了兩年還不認識德文的法國人。我不知道他是如何維生的,但是他的確是生存着的;除認識別人,我們又聽一場超地下的音樂會。美其名是音樂會,倒不如說是自我陶醉的活動。
在這裡,方發現這世界上的確有些人生活在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,擁有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。在這個自由的地方,你不一定要入銀行、大公司,甚至不一定要工作;當然,你也可以選擇入大機構,過平穩的生活。但是在香港,似乎選擇不多,家庭、學校、媒體、政府都從各方面限制大家的想像力。幸好我的父母和母校從來沒有強迫我隨波逐流。
我的選擇是什麼?你的選擇又是什麼?

問:工作假期為你帶來最大的收穫是什麼?
答:數年後回想,我最大的得着是自信。未去工作假期前。我對工作假期有很不實際的幻想。可是實際進行的時候,遇到了很多困難,基本如找房子找工作,在德國這個語文不通,加上舉目無親的環境,是艱辛的,可是我們都可以一一化解。這種解難的能力和自信,對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十分重要。

問:對於那些打算到你目的地工作假期的青年人,你能否給他們三個貼士?
答:除了解難的能力和自信,我倒只有一個貼士:活在當下。享受當下的生活,人生只活一次,太少時間應付別人、甚至是父母的期望。做自己想做的事吧!

問:還有沒有什麼是你想補充的?
答:/

提提你:以上各個參加者的經驗分享乃屬個人意見,並不代表勞工處的立場。工作假期參加者在出發前應做好資料搜集,以取得最新和有效的資訊。

(Chinese version only)

  返回